
個人狀得獎結果
金狀
341
得獎義工人數
200小時或以上
銀狀
784
得獎義工人數
100小時或以上
銅狀
2184
得獎義工人數
50小時或以上
團體得獎結果
(排名不分先後)
團體金狀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 |
香港真光書院 |
香港教育大學 |
佛教黃允畋中學 |
佛教黃允畋中學 VNET義工隊 |
趙聿修紀念中學扶青社 |
盈愛行動 MISSION OF LOVE |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 |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精神健康綜合服務 |
荃灣聖芳濟中學 |
鳳溪第一小學 |
香港都會大學 |
趙聿修紀念中學CYC團體 |
嗇色園主辦可道中學 |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 家長教師會 |
團體銀狀
十八鄉鄉事委員會公益社中學 |
文理書院 (香港) |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BSC STEMLAB社會服務小組 |
團體銅狀
德善長者福利中心 |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 |
皇仁書院 |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
基督教崇真中學 |
善恩慈善協會 GIVE GRACE CHARITY ASSOCIATION |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 |
荔景天主教中學 |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社會服務義工團 |
獻主會聖母院書院 |
循道愛華村服務中心社會福利部 - 小西灣老人日間護理中心 |
聖伯多祿中學 |
英皇書院 |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 |
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 |
保良局馬錦明中學 |
創知中學風紀隊 |
東華三院高可寧紀念小學 |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 |
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 |
聖保羅男女中學(社會服務團) |
聖公會李福慶中學 |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
寶覺小學 |
新會商會學校 |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
香港培正中學 |
華潤創業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 創義生活義工隊 |
東華三院李潤田紀念中學 |
海逸豪園義工團 |
中華基督教會基智中學 |
澳美製藥廠有限公司 |
中華基督教會長洲堂錦江小學 |
高雷中學 |
團體分享 - 香港教育大學

香港教育大學 (團體金狀)
香港教育大學於本屆義工嘉許中獲得團體金狀,助理學生事務處處長梁世傑先生表示大學一直支持學生體驗社區服務,重視義工領袖的培訓、承傳,使學生秉持以人為本精神投身社會。學生發展經理梁健生先生認為,疫情影響了原定的義工服務計劃,令舉辦活動非常艱難。因此,教大義工團隊發揮創意,將部分實體義工活動轉為網上舉行;同時亦開辦新設的義工服務活動,例如網上問功課,網上伴讀服務等。相信學生能把他們獲得的服務技巧及知識轉化成個人成長特質及長處,為將來投身社會裝備自己。

曾經與合作機構作出應變並打造適合不同服務使用者的方案,例如為華語學生提供多管道線上學習支援。
學生蘇菲

感謝教大及社福機構提供的各方面支援,例如服務前的訓練及提供活動用的資金等。為滿足教大學生的需要,校方和志願團體安排了有限度的實體活動,以不同形式鼓勵學生積極面向社區。
學生張曉敏

疫情限制了實體義工服務的進行,但這段時間同時成爲了網上服務的孵化期。網上服務吸引了不少非本地同學參與,促進義工服務的多元發展。
學生陳愷茵
團體分享 -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家長教師會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家長教師會 (團體金狀)
金狀得獎團體 —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家長教師會四位義工代表劉麗玲、龍秋霞、王詩茗及張穎儀,分享義工活動如何有助促進親子關係,讓家長和小孩一同於義工服務中學習及成長。

家長有責任讓孩子明白在服務當中義工的重要性,讓小朋友懂得分辨義工和一般參加者之別,抱持多一份責任參與服務,而非只為了玩樂。
義工劉麗玲

義工精神能夠漸漸滲透於日常生活當中。例如他們曾在外出時遇過一位跌倒的老人,孩子主動上前關心老人的情況,並提供支援。這種樂於助人的精神讓親子關係變得親密,建立共同目標和信念。
義工龍秋霞

藉家長身體力行投入參與活動。小朋友容易被家長的熱誠感染,成為參加服務的動力。
義工王詩茗

與小朋友一同參與服務的最大得益,是可以見證孩子的成長。家長以身作則,讓小朋友對社會產生好奇,建立覺察他人的能力。
義工張穎儀
個人義工分享

個人金狀得獎義工陸寶玲於疫情下化危為機,在新常態下積極參與服務。她於「Open噏網上情緒輔導平台」擔任義工超過四年,疫情下服務時間和地點變得靈活彈性,部分時間更可安排在家服務,使她由原本每兩星期只服務一次,變成接近每天參與。她表示做義工是一種習慣,輔導平台給予她恆常參加義工服務的機會,在閒暇幫助別人。曾經有服務使用者對她說因為她的影響而不再有輕生的念頭,讓她感受極深,也是她持續做義工的動力。另外、做義工亦讓她結識很多朋友,有些更是長達十多年的友誼,十分難得。

來自深水埗區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校內義工隊的三位骨幹成員吳瀚容(左)、劉珈妍(中)及黃淑婷(右)同學於本次嘉許計劃中獲得義工個人獎項。她們認為疫情下參與義工服務變得非常困難。身為校內義工領袖的她們,更身負為師生籌辦義工服務的重任,既要與外間機構磋商服務合辦事宜,又要向老師定期報告工作進度。受疫情爆發影響,雖然義工隊的活動經歷無數次延期,但她們在過去一年仍積極為學生搜羅各種服務機會,包括響應外間團體的海報設計比賽,向校內學生宣揚社區關愛與和平。義工團隊亦定期派出成員支援「好義配.好義補」網上問功課活動,線上為中、小學生提供功課輔導服務,並協助將服務推廣至區內有需要家庭。

傅泳喬表示疫情不但沒有讓她卻步,反而更積極主動發掘疫情下需要幫助的弱勢社群。去年以參與線上義工服務為主的她,除了擔任「好義配‧好義補」網上問功課平台恆常導師外,亦同時為基層學生線上義補,通過互動學習幫助他們打好學術根基。她又認為義工服務可以發掘真正的自我,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